中國經濟繁榮轉變為長期挑戰

0 评论
中國的經濟奇蹟

隨著消費價格下降和其他脆弱性指標的出現,人們越來越擔心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可能走上長期低迷之路。

雖然美國的價格在上漲,但中國的價格卻在下降。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截至 7 月份的 12 個月中,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下降了 0.3%。 相比之下,美國同期消費者價格上漲3.2%。 儘管較低的價格似乎對中國消費者有利,但這種通縮與經濟脆弱性的其他指標同時發生。 其中包括GDP增長明顯減速、零售銷售低迷、出口下降以及房地產價格再度下跌。 這些事件引發了人們的擔憂,即曾經被視為奇蹟的中國第二大經濟體可能會陷入長期經濟放緩。

康奈爾大學經濟學家、中國問題專家埃斯瓦爾·普拉薩德(Eswar Prasad) 評論道,“這是一個不穩定的時刻”,他指出,增長放緩、信心減弱和物價通縮可能交織在一起,形成自我強化的下行趨勢。

繼今年開局強勁後,在北京放鬆嚴格的新冠疫情限制的推動下,中國的 GDP 4 月至 6 月僅增長了 0.8%。 這一數字大大低於中國政府預計的 2023 年全年約 5% 的增長目標,並且與其顯著增長時期的兩位數增長率特徵有很大差距。 儘管如此,中國政府並未採取類似於拜登政府上任之初實施的大規模財政刺激措施,因此短期復甦的前景有限。

許多分析人士將當前的脆弱性部分歸因於公眾對中國當局經濟管理的擔憂。 去年,習近平領導下的共產黨政權迅速改變了對新冠病毒封鎖的做法,並發起了一場強有力的行動,限制中國境內某些非常成功的企業,包括大型互聯網公司。 不久前從中國訪問歸來的普拉薩德表示,他在訪問期間接觸到的一些商界領袖和學者對政府扭轉經濟形勢的能力表示擔憂。

然而,更緊迫的擔憂在於全國范圍內的房地產暴跌,這導致眾多中國銀行陷入不良貸款困境,房主的整體財富也隨之下降。 為了緩解房地產市場和金融部門的壓力,政府放寬了房地產開發的某些借貸限制,降低了銀行的特定存款準備金率,並小幅降低了利率。 今年早些時候,這些措施最初似乎穩定了房地產市場,但房價再次下跌,加大了負債累累的開發商的壓力。 就在最近,中國最大的私營開發商碧桂園拖欠其兩隻美元債券的利息,引發了人們對更廣泛的金融危機的擔憂。

債務升級在中國是一個常見的現象

中國的經濟奇蹟

從2007年到2014年,私人債務總額從占GDP的約100%上升到約180%。 債務的迅速激增引發了人們的擔憂,即國家最終可能會面臨債務危機,其特點是廣泛的債務違約、資產價值暴跌和經濟衰退——通常被稱為“明斯基時刻”,以紀念這位廣泛研究金融的美國經濟學家。不穩定和債務危機。 中國當局利用財政刺激計劃、低利率和貨幣貶值等綜合政策工具,成功避免了2014年後的災難。 然而,過去幾年,尤其是房地產和家庭債務持續急劇上升,重新引發了人們對即將發生的金融崩潰的擔憂。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國部前負責人普拉薩德指出,很可能會出現更多個體房地產開發商面臨破產、銀行面臨挑戰的情況。 儘管如此,他對大範圍金融崩潰的可能性表示懷疑。 “這是一個潛在的風險,”他肯定道,並補充道,“但是,考慮到我對中國的二十多年研究,我一直對他們擺脫複雜困境的能力感到驚訝。” 不過,他也承認,中國和國際社會都需要適應新的現實,即中國經濟增速明顯低於過去。

儘管中國保留了強大的科學基礎、大量儲蓄和龐大的國內市場等眾多優勢,但中國經濟的發展程度已達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其國內生產總值接近十九萬億美元的程度。 因此,通過依賴廉價勞動力和永遠激增的出口來實現擴張的直接途徑不再可行。 認識到這一點,政府正在精心策劃向消費需求驅動的增長轉型,同時努力減輕不平等並促進習近平所說的“共同繁榮”。 所有這一切都發生在中國與西方國家的重要貿易關係面臨高度政治緊張之際。 (就在最近,拜登總統頒布了一項行政命令,對美國對中國高科技公司的投資實施新的限制。)

鑑於中國經濟目前佔全球經濟產出的近五分之一,其表現對包括美國在內的其他國家具有重大影響。 強勁的中國經濟往往會導致石油和銅等大宗商品以及工業機械、電氣設備和醫療設備等大量進口商品的價格上漲。 相反,中國經濟疲軟可能會導致汽油成本下降和各種商品價格下降。 然而,它也可能會抑制其他國家的需求和生產,從而產生不可預測的後果。

過去三十年來,全球一直在努力應對中國經濟的迅速崛起,中國使數億人擺脫了極端貧困,徹底改變了全球供應鏈,並重塑了國際戰略格局。 展望未來,世界可能需要適應一種截然不同的情況:中國逐漸擺脫經濟衰退。 正如穆迪分析首席亞太經濟學家史蒂夫·科克倫 (Steve Cochrane) 對《華爾街日報》所言,曾經輝煌的經濟正面臨著“漫長而充滿挑戰的旅程”。